2012-09-26

堆沙的秘密

九、十月是香港育有兩歲小孩的父母痛苦的月份,因為要為小孩報讀幼稚園;先不計如何找一間好學校,單是排隊報名已令人煩惱。

懶惰媽媽我卻逃之夭夭,帶住葉閃跑到芬蘭留學去,暫時避過在香港爭位一劫。在芬蘭報讀公立的幼兒園(他們稱為 day care centre)並不需排隊,只要提供住址,政府便派一間最接近住圵的幼兒園,最重要的是讓小孩以最短的路程上學。

葉閃的學校距離我家約 20 分鐘步行的路程,名叫 Lemmikki。面積細細的 Lemmikki 外表不像一間學校,反而像一間私人住宅,屋前有一個大花園。據學校老師所說,Lemmikki 比一般學校較少班別,只有三班,分別名為 Reppulit, Boffinit, Mesikersat -- 這三個名字源自於小說 Lord of the Rings。葉閃在年齡群最小(1-3歲)、與及人數最少 (15人) 的那班 Reppulit。 

Reppulit 的學生年紀很小,所以他們最「悠閒」,基本上每天上學吃完便玩、玩完便吃、吃完便睡、睡醒又玩等放學。Reppulit 每天的主打活動有兩個,第一個是在室內自由活動,第二個在戶外自由活動。他們的「活動」真的是「活」與「動」,那就是自由地走來走去,隨意選他們喜歡的玩具來玩。

他們室內活動的空間有兩間大房,猶如家裡的睡房與客廳。「客廳」設有桌和椅,讓小孩吃飯和做勞作,還有好幾個玩具架與迷你波波池。「睡房」是他們睡覺的地方,但他們未睡覺的時候,床便疊起放在一旁;房內也放置大量玩具和圖書,另有一個小角落模仿一間「屋」,設有小閘門及小客廳,內裡有很多供小孩模仿的東西,例如迷你廚具、假寶寶(讓他們模仿照顧小孩童)、服裝等,完全滿足小孩愛模仿的慾望。

戶外活動是每天必做的事,即使下雨、冬天太陽未到、或氣溫低至零度以下,幼稚園還是帶小孩到戶外活動。至於戶外活動的空間便是香港最常見的「戶外遊樂場」,有滑梯、韆鞦之類;唯一與香港最不同之處,便是有一個很大的堆沙池。

別小看那個堆沙池,基本上芬蘭大部分供兒童使用的公園都設有堆沙池。最初我都不明白堆沙池有何重要,但慢慢發現,原來像葉閃這種年紀 (2-3歲) 的小孩都很喜歡堆沙的。戶外活動時間一到,老師便幫每個小孩穿好衣服,然後便帶他們到戶外,並打開儲物室的門,讓小孩自行到儲物室選擇喜歡的堆沙用具。

葉閃以前在香港是不多玩沙的,怕污糟的他到沙灘也不多玩沙。在首兩三天,葉閃不懂得玩沙,只是不斷來回儲物室與淮沙池,把儲物室的用具一件一件搬運出來;他的快樂並非玩沙,只是搬運物資,因為他根本不知道那些堆沙工具有何用。但是後來,葉閃開始觀察其他小孩如何使用那些工具,於是,他也開始模仿其他小孩使用工具,再沒有走來走去,只是專心學習使用手上的工具。2-3歲的小孩發展四肢與肌肉是很重要的,堆沙會用上很多不同的工具,在過程中他們學習運用手臂、手腕、大腿等大肌肉,與及平衡力等。

堆沙池雖沒有一個固定的教學流程,但是這堆沙池的空間給予葉閃學習觀察別人的機會,也讓葉閃學習模仿別人和探索新事物。曾在香港幼稚園工作的閃嫲說,Lemmikki 部分玩具香港也是有的,但香港的老師大多會在你面前試範,並在非常安全的情況下讓小孩逐個逐個試玩。在芬蘭不同的是,老師並沒有要求所有學生玩甚麼,也不會刻意教學生玩哪件用具,只是站在旁邊觀察小孩,任由他們自由活動、自由學習,在有需要時才會介入小孩的活動。

又有一次,畫畫的時間已經完結,但這個時候葉閃才說他想畫畫。老師並沒有阻止,把閃閃帶到供小孩畫畫的桌上,拿出閃閃的簿讓他慢慢畫。閃嫲說若是在香港,大多數老師都會要求學生跟老師已設定的活動編排,很少會讓學生繼續畫。

我想,芬蘭幼稚園的活動也不是甚麼新奇活動,大概香港必定也有相近或一樣的活動。但是,芬蘭幼兒教育最出名的,並不是甚麼豐富的教學流程,最重要的是培養小孩學習的主動性吧。

P.S. 除了上述自由活動以外,當然還有小組活動或群體活動,有機會再詳談。

1 comment:

  1. 自由和被關注,是愛的教育。管理和管理和被管理,是搞錯了方向的教育。
    繼續寫啊!等住睇:)

    ReplyDelet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