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08-12-29

我在元朗生活的日子

前陣子我住在元朗的一個圍村裡。

圍村的屋子很矮,最高的只有四、五層,而我住的村子裡,大部分都是只有一、兩層。屋與屋之間的距離很近,我家的門口就是對正著對面家的門口,很多時回家都與對方打招呼,甚至乎我可以見到她今天炒的菜是甚麼。治安很好,平日都是開著門,各家讓自家的小孩跑出來與鄰家的玩,又踢球又跳繩等等,甚至乎在地上畫一個跳飛機又行,還有你家的五歲小孩照顧著我家的一歲寶寶。南亞裔的婦女在家門前的空地(其實很窄的)跳舞。還有我們的村子裡有很多野貓,鄰居每一晚飯後都去餵貓。這裡沒有保安員,沒有人作甚麼管理,但大家就是和平共處、相安無事的生活著。

球場就是在我們村子隔離,我們時常食完晚飯就去打球,藍球、網球、足球也可。附近還有一個大公園,每晚就是去那裡散步,又或周末時到那裡草地悠閒地躺著讀報看書。這些活動很簡單,然而我們平日、與及周日都是在家裡附近的康樂設施中度過。若是去買菜或日用品,走幾步就有街巿,還有小店鋪,價錢都很便宜,幾本上十五元就已經有一個兩餸的外賣飯盒。這裡的貨品都很相宜。我那時還未有全職,不算太多生活費,但在這種靠公共設施的康樂活動及便宜菜飯的日子也過很開心。

我喜歡、我選擇的就是這種簡單生活。然而這種生活空間愈來愈少。很多舊區被拆倒,取而代之是一座座豪宅連會所,連生活習慣也被逼隨環境而改變:到超巿買菜、到會所做運動、到連鎖式餐廳及商店消費。

繼天星、皇后之後,現在又到利東街被清拆了。很多舊區被清拆,很多抗爭的聲音不斷發起。報紙寫這是「保育行動」,然後大家不知何故理解成被保留的入需有歷史價值,以致林鄭月娥說一句「利東街沒有歷史價值」就繼續清拆。

然而,對我來說,保留一個舊區,就是為想保留那種生活空間及生活模式。元朗的歷史故事我未必清楚,但元朗的生活我倒實實在在地體驗過。這可不是一個博物館可盛載的生活空間。